「追光」科研人在極微觀處踐行青春承諾

      新華社西安5月2日電 題:「追光」科研人在極微觀處踐行青春承諾

 

  「五一」前夕,當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阿秒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數百平方米布滿儀器的無塵實驗室裏十多名科研人員或在監測數據、或在調試設備。儀器上光點的閃爍,與屏幕上數字的跳動,都像在為一項重要科研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倒計時。

  「4月底是我們大科學裝置建設中設計層面的一個關鍵節點,大家目前正快馬加鞭,確保分管部分順利產出預期成果。」戴著防護鏡的該中心副主任薛冰說。

  2024年11月,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西安部分)正式啟動建設。作為「國之重器」,這一設施建成後將為從阿秒時間尺度揭示物理底層邏輯提供新的技術測量手段,為基礎前沿科學研究以及材料、能源、生物醫藥等多領域的應用研究配上「火眼金睛」。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科研人員正在調試設備。新華社記者 鄭昕 攝

  一秒已是人們眼中的倏忽一瞬,而一阿秒則僅為10的負18次方秒,是人類迄今為止所能掌握的最小時間單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以高速攝影技術研究發源,在阿秒科學方面布局相關研究已歷十年。2020年,隨著重大技術攻關取得新進展,先進阿秒激光設施這一重大項目提上日程,科研團隊隨即組建。今年32歲的黃沛,彼時就已經是這項研究的骨幹力量。

  「共同的使命感,讓我們的團隊吸納了很多誌向相同的年輕人。」黃沛說,團隊中年紀最大的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最小的二十歲出頭,平均年齡不到40歲,涉及光、電、機械、材料等不同領域。

  作為團隊的一員,曾在國外學習工作12年的薛冰,2023年受邀回國加入團隊,參與設施「心臟」——高能量阿秒脈沖的研製工作。

  「設施達成高能量阿秒脈沖產生的首要前提是,實現國產化高端激光器的研製。同時,高端激光器在其他科技、產業領域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薛冰說,中心的激光團隊歷經兩年多探索,已跑通關鍵核心技術,原理樣機正在研製,未來將實現產業化發展。

  同樣是海外學成歸來、今年36歲的惠丹丹,負責設施用戶端的超快電子顯微成像儀研製。曾在西安光機所學習的她,對目前攻關的科研項目並不陌生。

  這批青年的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離不開團隊建設和科研氛圍營造。「我們經常開非正式『小會』,針對各自研究領域的觀點和問題展開討論,這樣開放包容的學術科研氛圍,帶來很多靈感和啟發。」惠丹丹說,既有堅定的目標導向、又充分鼓勵自由探索,已成為團隊的底色。

  惠丹丹在實驗室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鄭昕 攝

  作為這一青年科研團隊的「領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副所長、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西安部分)副總指揮付玉喜是一名「80後」。在他看來,這個團隊中的年輕人既有幹勁也有沖勁,更有報國的理想信念,把青春夢想紮根在了極微觀處。

  「科學研究不是坦途,但青年堅韌不拔的品質,助力這項國家使命不斷向前邁進。」他說,「這讓我想到阿秒激光團隊2023年第一次參加所裏的籃球比賽首輪就被淘汰。後來,大家把每周三下班後定為訓練日,苦練體能和投籃,終於在第二年比賽拿到了亞軍。」

  「今年我們不僅要在籃球賽上爭取冠軍,更要全力拼搏,保障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西安部分)的高質量建設。」付玉喜說。

 

 

      來源:新華社